國內PMMA發展示狀:低端產能過剩,高端臨時依賴!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 英文名: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分子式:-[CH2C(CH3)(COOCH3)]n-
- CAS號:9011-14-7

生產技術概況
PMMA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交聯劑、催化劑等作用下,經過聚合反應而形成。
1927年
德國羅姆哈斯公司首次聚合出了PMMA
1931年
德國羅姆哈斯公司本體聚合PMMA技術,建廠生產PMMA
20世紀60年代
德國萊莎英公司和日本三菱麗陽株式會社(MRC)相繼成功開發了懸浮聚合和連續本體聚合PMMA生產技術,并于7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20世紀70年代末
德國萊莎英公司和美國KSH公司共同投資,與美國聚合物技術公司(PTI)共同開發溶液聚合PMMA生產技術,80年代初在美國建立了工業化生產裝置。
20世紀80年代末
全球MMA產量迅速增加,促進了PMMA生產的規模化和連續化。由于本體聚合技術封鎖,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溶液聚合生產技術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主流技術。
目前PMMA生產技術主要有懸浮聚合、溶液聚合及本體聚合3種工藝。
工業上生產PMMA,一般小規模間歇生產以懸浮聚合工藝為主,大規模連續生產均采用溶液聚合和本體聚合工藝。
PMMA國內外生產現狀
2019年,國內PMMA生產企業總共有300多家,產能合計約80萬噸/年。

我國PMMA行業起步較晚,因此外商獨資企業是我國PMMA主要生產商,市場占比50%,如果不考慮裂解PMMA生產企業的產能,那么外企占比會達到65%,國內的PMMA生產企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前景可期!

2019年,國內PMMA產量會達到30萬噸,較2018年增長11%。隨著國內PMMA產量的提升,自給率也在不斷地提高,由2010年的45%上升到2019年的60%。

由于國內產能(高端品種)產能不足,我國一直是PMMA 的凈進口國,15年起的反傾銷政策使得進口量有小幅下滑,但仍然維持在每年20萬噸左右的水平,進口產品多為光學級PMMA,與其他工程塑料一樣,PMMA 呈現低端產能過剩,高端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從全球產能分布來看,PMMA 的生產大部分集中于三菱、住友及奇美等海外化工巨頭手中,市場合計占有率達到60~70%的水平。

▲全球PMMA 產能按企業占比

▲PMMA 全球產能地區分布占比
PMMA價格走勢

▲PMMA 及MMA 歷史價格走勢(元/噸)

隨著國內環保力度的趨嚴,我們判斷未來幾年國內單體MMA新增產能有限,在我國建筑行業、裝修裝飾業、交通運輸業等的持續發展下,需求持續高增長,MMA和PMMA的高景氣有望延續。未來將有山東啟恒新材料、東明華誼玉皇新材料、蘇州雙象光學材料等計劃新建PMMA項目,新增產能約有50萬噸左右。
特種PMMA產品,如防輻射PMMA、光學纖維及太陽能光伏電池等尚屬空白,而國外廣泛應用于高純度光盤PMMA在我國才剛起步。國內PMMA企業應著力于解決目前行業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結構性矛盾,逐步由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擴展。
隨著液晶顯示器制造業的發展,將帶動導光板材料需求的增長,光學PMMA的消費市場巨大。預計未來幾年PMMA的年均增長率為8-12%。
搜狐網《國內PMMA行業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