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平煤神馬集團總投資370億元,重點開展尼龍和PC等高端新資料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現在的中國平煤神馬集團
遠非過去的平煤神馬
困中求變搶抓機遇
開辟以煤為本相關多元轉型路
作為新中國自行勘探設計、開發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煤炭基地,原平煤集團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一直保持單一煤炭生產局面。

20世紀末,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煤炭下游行業需求萎縮。由于產業結構單一,過于依賴煤炭,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生產經營受到巨大沖擊,發展陷入低谷。最困難時,企業甚至半年發不出職工工資。
“更重要的是,煤炭行業是受資源儲備總量約束的。”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規劃發展部副部長湯清德表示,煤炭總會有挖完、枯竭的一天,到時幾十萬職工及家屬誰來承接,一直是企業探索、研究的深層問題。
2004年,原平煤集團拉開調結構、促轉型大幕,提出了“以煤為本、相關多元”的發展戰略,以焦炭為轉型龍頭,適度發展發電、裝備等產業。2008年,企業迎來了重大轉折。抓住原平煤集團、原神馬集團重組成立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機遇,他們對接整合煤焦、尼龍產業優勢,針對旗下的煤焦化、尼龍簾子布、尼龍66鹽等產業,開始探索從煤炭到煤化工纖維制造業的轉型之路。
“通過焦爐氣制氫,我們實現了從原煤到焦炭、氫氣,再到尼龍66鹽、工程塑料、簾子布、氣囊絲等高端產品的延伸,打通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湯清德說。
同時,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進一步延伸煤、超越煤,通過技術攻關,構建多條全國一流、高附加值的產業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他們以焦爐氣提取的煤焦油為原料,開辟深加工之路,打通了原煤—焦爐氣—煤焦油—針狀焦—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鏈,為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成為世界一流的炭素生產基地奠定了基礎。
通過焦爐氣提取氫氣,進而合成硅烷,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制造出純度高于國際標準的“中國硅烷”,打通了光伏硅刃料—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切片的新興產業鏈,實現了煤化工與新興能源產業的對接。
“隨著產業鏈條由‘短’變‘長’,我們把做強做大煤焦、尼龍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把建工建材、機械裝備、金融資本等作為輔助產業,逐步構建路徑更清晰、結構更精干、產品更高端的產業新體系。”湯清德說。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大產業邁向價值鏈更高端
席冰強曾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平禹煤電公司鳳翅山礦的一名采煤工。如今,他轉崗到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所屬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任鍍膜一車間工序長。
從“采煤”到“采光”,從“工人”到“主管”,2年前席冰強完全不可想象。
自2016年以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關閉礦井35對,壓減產能942萬噸,約2.75萬名像席冰強一樣的轉崗工人通過培訓,在集團內部得到妥善安置。
“2012年,煤炭市場再次發生嚴重震蕩。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能挺過去,得益于轉得早、轉得好。”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說。他們認識到,要實現轉型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產能,集中資源做強主力礦井,瞄準價值鏈高端,發展化工產業,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從2011年起,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把去產能與促改革、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煤炭產業做減法、化工產業做加法、新興產業做乘法,全力攻堅解困。
按照“發展一批、穩定一批、退出一批”的思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通過優化煤種結構、配備智能裝備等手段,集中力量打造現代化安全高效礦井,多出煤、出好煤,建設全國一流煉焦煤生產基地。此外,他們整合周邊焦化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煤焦產業鏈深度對接。
按照大尼龍、全產業鏈、國際化、創新引領四大戰略規劃,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與平頂山市攜手推進中國尼龍城建設,實現煤化工、鹽化工、尼龍化工三位一體協同發展。預計到2021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尼龍新材料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
同時,他們全力打造高端炭素產業鏈,鞏固世界先進、國內最大的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生產企業地位;擴大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高純硅烷產業規模,布局電子級多晶硅產業,擇機擴大單晶硅電池片產能,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比重,打造支撐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
面向未來著眼長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