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塑料市場受出口貨源影響較大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2018年塑料市場受進口貨源影響較大,進入2019年,除了需要應對國外大量新增產能的沖擊,還要面對國內產能的快速增長。
國內產量增速提高
據統計,2018年,國內PE新投產裝置為115萬噸,總量達到1812.8萬噸,增速為6.77%,較2017年提升1.7個百分點。2019年是PE產能大幅擴張的一年。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國內計劃新投放360萬噸/年的產能。保守估計,實際開車200萬噸/年,產能增速為11.03%,高于2018年。計劃投產的新裝置中,二季度投產的較多,考慮到開車延遲為近年常態,預計產品釋放會增加三、四季度的PE供應。
新產能增加,檢修裝置反而減少。據卓創資訊估算,2018年國內PE裝置因檢修損失的產量為180萬噸,較2017年增加48.3%。根據目前的檢修計劃,2019年是PE裝置檢修小年,產量損失量僅有63.75萬噸,較2018年減少60%多。暫且假設裝置(計劃四季度投產的裝置除外)均按計劃開車,開工負荷為90%,因臨時故障、轉產加上計劃檢修累計損失的產量與2018年相同,則2019年新裝置投產會為國內帶來112.3萬噸的PE產量,增速在7%左右,高于2018年的水平。2018年累計產量為1579.48萬噸,同比增長1.54%。雖然新裝置都有推遲開車的可能,但國內PE產量無疑將維持高位。
國外再現擴能高峰
近年來,原料輕質化成為烯烴行業的發展趨勢。乙烷裂解制乙烯由于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等多種優勢受到企業追捧,這是國外乙烷制PE產能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2019年仍是PE的擴能高峰。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019年全球(不含中國大陸)計劃投產567萬噸/年的PE產能,除去大概率延遲及滿足自身需求的新增產能后,還有499萬噸/年的產能。即使裝置都有推遲,除去年底投產的裝置,新增產能依舊有近300萬噸,包括美國臺塑、Sasol、巴塞爾合計5套共219萬噸/年的產能以及馬油兩套總計75萬噸/年的產能。其中,202萬噸/年的產能計劃上半年投產。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國內就會感受到國外產能擴張的壓力。
需求增速或放緩
由于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8年塑料制品產量增速下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塑料制品總量為5435.5萬噸,較2017年同期下降4.1個百分點,表明塑料制品需求不佳。出口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市場出現搶訂單現象,加之塑料制品出口退稅提高,出口增速繼續提升。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出口塑料制品1311.9萬噸,同比增長12.3%,較2017年提升0.1個百分點,出口量占國內總產量的21%。
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概率較大,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部分需求提前消化,國內塑料制品出口增速或有一定程度下滑,對PE需求形成打壓。國內消費方面,聚乙烯下游產品多為一次性消費品,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及農業領域,需求相對穩定,與國內經濟形勢相關度較高,而由于2019年國內經濟在結構轉型期不可避免陣痛式下行,聚乙烴需求增速將放緩。
綜合而言,2019年國內外PE產能大幅擴張,而需求增速不及供應增速,供需矛盾將隨著新產能的釋放而激化,進而對塑料期價形成打壓。
來源:期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