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
5月31日下午,商務部發布一則重磅新聞: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
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于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另外,6月1日,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對“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作了進一步的解讀。
通過最近一連串的的針對華為的事件可以大膽推測,以下實體滿足進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條件:
高通(斷供芯片)
谷歌(斷供安卓)
ARM(斷供專利授權)
聯邦快遞(劫持包裹)
陶氏(斷供材料產品)
IEEE組織……
中國對美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實施
據新華社最新消息,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19年第3號公告,中國已于2019年6月1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
根據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于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清單中的部分商品,分別實施加征25%、20%、10%的關稅。對之前加征5%關稅的稅目商品,仍實施加征5%的關稅。
搜料網對中國反擊加征關稅剖析:正面反擊!中國對美加征5%-25%關稅對塑料產業影響的解析。
聯邦快遞被立案調查
據央視新聞報道,因近日美國聯邦快遞在我國發生未按名址投遞快件行為,嚴重損害用戶合法權益,已違反我國快遞業有關法規。國家有關部門決定立案調查。
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發布
新華社北京6月2日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日發布《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旨在全面介紹中美經貿磋商基本情況,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磋商的政策立場。
這是繼去年9月發布《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后,中方再度就中美經貿問題發表白皮書。此次白皮書全文約8300字,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共包括三部分,分別是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美國在中美經貿磋商中出爾反爾、不講誠信,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利、誠信的磋商立場。
白皮書強調,中國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對于兩國經貿分歧和摩擦,中國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但合作是有原則的,磋商是有底線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決不讓步。對于貿易戰,中國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個態度一直沒變。
關注中美貿易戰應該了解,中方此前選擇一種柔軟的態度處理中美關系,這一次為何要強硬回懟?
這里講一個大豆的歷史。加入世貿以前,中國是全球第三的大豆生產國,每年生產大豆1500萬噸左右,加入世貿之后,中國放開了雜糧市場,國際市場大豆蜂擁而入,由于美國大豆價格低,出油率高,很快將國產大豆打得潰不成軍(改種其它農作物),2004年,美國農業部配合大宗產品市場操縱大豆價格巨幅震動,將中國很多榨油企業干掉,到了2006年中國壓榨油市場基本被外資控制。
(外資控制中國大豆、榨油產業后就會開始收割。)
從2007年開始,美國大豆價格一路飆升,從500元/噸,最高漲到2008年7月的1650元!豆油也從5000元/噸飆升到15000元,豆粨(豬飼料)價格也翻了一倍;直接導致豬肉價格一下子飆到20幾元一斤,幾乎是舉國震動。
中國政府當機立斷,派出國家隊進場,08年3月中糧、中儲糧等國企開始收儲大豆與國際資本展開拉鋸戰。8月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虛高的大豆價格暴跌,國際資本損失慘重。國家隊抄底大量收儲大豆作為國家戰略儲備,一旦國際資本炒作大豆價格就動用儲備砸盤,誰也不知道中國的戰略儲備是多少(這幾乎是機密)。此后,誰都不敢再炒作大豆價格。倘若沒有國家隊(中糧、中儲糧這些國企糧商)這個定海神針,中國現在的豬肉價格至少要翻一番。
貿易戰升級,涉及核心原則問題,必定一“戰”到底
倘若中國不斷讓利,外資進入后進口商品會比國內商品便宜,進口產品長期發展,用低價格消耗國內的自主產業后,就會毫不客氣開始收割!
正如90年代的富士膠卷,在俄羅斯要賣到100多,在中國只能賣30,為什么?只因為中國有樂凱,有屬于自己的產品,而俄羅斯沒有。
沒有自主產業,你就是外資案板上的肉。中國的關稅壁壘根本上就是為中國的自主產業提供保護,保護你的飯碗不因外資的沖擊而丟掉!
美方與中方的分歧表面上是貿易問題,是經濟問題,本質上重大分歧還是關系到中國的核心戰略安全的問題,這些核心利益問題我們根本無法讓步。
有人說文章觀點過于樂觀。是的,中美實力上有差距,這是事實。但是,是否代表著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就會不堪一擊,必輸無疑?當然不是,中國有反擊的實力,中國更有打贏貿易戰的機會。
面對中美貿易戰,發改委早就提出相應的措施:
在擴消費上,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補足城鎮消費供給短板,促進農村消費提質升級,從而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在穩投資上,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使用,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短板弱項,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適當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的資本金比例。
在營商環境方面,將繼續改善營商環境,堅決落實有效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的改革措施,以“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在就業方面,針對業可能出現的波動,我們將圍繞落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強就業形勢監測預警。同時,進一步把創新創業創造引向深入,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支持發展創業投資。
對實體經濟方面,針對市場預期可能出現的波動,我們將在穩定優化宏觀政策環境的同時,針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給予精準幫扶;切實穩定重要產品市場供應及價格,抓好能源保供、安全生產等工作。
貿易持久戰,塑料企業何去何從?
中美貿易戰名單涵蓋了塑料產業生產的絕大多數環節,因此中美貿易戰對塑料產業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并且,結合我國塑料產業的生產結構來看,我國塑料產業的的生產對外依存度較高,因此貿易戰對塑料生產環節也有極大的影響。
由于塑料產業鏈涉及較廣,因此中美貿易戰對塑料產業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表面的。若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中美貿易戰對于塑料產業鏈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如今市場行情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塑料原料市場氣氛靜淡,行情弱勢震蕩。下游工廠采購積極性難以提升,需求疲軟,行情未能向好。在原油、單體和外盤表現并不給力的情況下,國內石化企業也難敵壓力,部分下調出廠價,從而拉低行情重心。貿易商心態不佳,對后市信心不足,觀望中加緊出貨為主。
貿易戰制裁有108種化工產品牽涉其中,總價值約160億美元,所占比例32%。
從表面數據來看化工品的總量沒有農產品所占比例大,但是深入挖掘來看,化工系的產業鏈的潛在價值要遠超過農產品。
以塑料產業為例,加征關稅的措施最終實施對美國的聚乙烯和其他乙烯衍生物出口帶來巨大的沖擊,如果美國生產商執意要守住出口中國的市場份額,那么必須要比其他國家的貨物降價200美元/噸才具有競爭力,否則中東生產商將搶占中國進口聚乙烯市場的份額。不光是乙烯受到影響,貿易戰名單還涉及原油、石腦油等油類(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以及煤類等塑料生產相關的上游產品,這些商品的涉及面很廣其潛在價值甚至遠遠超過本輪經濟制裁的500億總額。
(來源于搜料網,近十年來原油價格走勢)
貿易戰對塑料產業價格具有長期的影響,源自美國的原料進口價格上漲,必然會導致貿易格局的改變,這時尋求中東地區的進口源,受貿易格局影響,中東的進口價格一定不會維持不變,只會應聲而起。
倘若再考慮到政治因素,中東地區受美國的影響很深,屬于同一陣營,因此塑料產業上游的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受貿易戰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依照此邏輯繼續推算,若塑料上游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那么對應的后續產業鏈各環節貿易的增值稅營業稅也會對應的上漲,也就是說貿易戰涉及的塑料上游商品增加的關稅在產業鏈傳導中具有類似乘數效應的屬性,所涉及的產業鏈環節越長,乘數效應就越明顯。
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戰發酵對市場情緒的影響不容小覷,期貨盤面上很容易引起資金炒作。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使得塑料受到短期事件型炒作使得盤面價格暴漲暴跌,僅從盤面上來了解塑料價格指數已從18年6月下旬的8885點迅速反彈至最高9445點整整560點,這種影響的幅度持續期不會很長,但這種行情極容易反復使塑料產業鏈客戶在短時間內受到來自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和損失。
長期來看,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打響,勢必會影響到塑料產品的進出口,塑料產業的全方面會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但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傳遞是有滯后性的,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美貿易戰對塑料產業的影響會逐漸凸顯出來,生產成本會在不經意之間上漲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在需求段并不會完全接受成本上漲的轉嫁,消費價格漲幅不足以覆蓋成本端的漲幅,導致塑料生產環節的利潤被逐步蠶食,受到上游成本與下游銷售的雙重擠壓,長期來看塑料生產銷售的生存空間不容樂觀。
本次美國貿易戰的最終目的是打斷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進程,將中國打到中低端工業,消除中國對美國霸權的威脅。
美國原本賭的是一舉壓垮中國,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堅定的反擊炮!這次重拳出擊對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或將迎來塑料行業的短期回暖。
要知道,我國進口的多是高端化、差異化產品,隨著關稅增加、產品價格提升,反而會催生我國石化行業發展高端產品的動力,對國內化工產業轉型、新動能發掘、行業結構調整有一定促進。
退讓只會帶來更進一步的打擊,投降更會被欺凌宰割。唯一正確的應對之策是以舉國之力強力應對,打敗美國的進攻,打消美國的企圖。正所謂“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唯有堅決斗爭才是正確的道路,才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
只要全面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把握宏觀大勢,增強戰略自信,眾志成城、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有效應對外來風險挑戰。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經濟完全能夠在風雨中壯大成長,歷史也終將證明,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在風雨中不斷壯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