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財報盈余面前,你看不到的是...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收入增長卻重返虧損?表面的數字或許真的如此,但背后還有更多隱藏信息。
1.營銷成本增大,品質電商成為正道
京東CFO黃宣德表示,第二季度市場營銷費用的加大投入,尤其是618購物狂歡節的促銷力度強勁,導致第二季度的成本大幅上升,而毛利率有所降低。618購物節,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加入“分蛋糕”隊伍,也讓京東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以應對價格戰。

持續的價格戰對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并不是“活路”,京東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品質電商”。早在2016年4月,京東就已作為首批電商平臺與國家質檢總局質量承諾信息平臺實現對接,讓“正品行貨”引領行業健康發展。劉強東表示,“只有能夠維護品牌商美譽度的品質電商才能真正體現互聯網的價值,品質、品牌、品商三者結合將助力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
2.京東金融剝離京東集團
第二季度剝離了金融業務的財務數據,也降低了財報中某些數據的可比性價值。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市場研究人員預測,若扣除金融部分的影響,京東未來一年運營化收入增長將達50%以上。

3.第三方平臺分攤物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京東的履約成本雖然達到了六個季度以來最高,但與在線營銷收入的比例卻是六個季度以來最低。有觀點認為,這得益于第三方平臺分攤了物流成本。
京東通過布局全國的自建倉配物流系統,為商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庫存共享及訂單集成處理。劉強東表示,“今年我們來自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收入將會超過6億美元,明年的增速也接近于100%”。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物流與商流是不可分割的。
搜料視點
雖然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京東第二季度凈利虧損,但如果扣除股權激勵及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分別為7.47億元和4.43億元),二季度凈利潤高達9.765億元人民幣,單季度盈利便接近2016全年。京東在讓利消費者、內部激勵、消費金融等方面的戰略措施值得我們思考。
對品質的追求“搜料網”的做法與京東不謀而合,讓“正品行貨”引領橡塑行業健康發展,以品質、信譽塑品牌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