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的油價為復蘇平添幾多愁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中國成品油價迎來新一輪上調。年內油價連漲4次、歷史首次8連漲,意外嗎?未必!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恢復至去年年初疫情暴發前水平,與2020年11月初相比,4個月內,國際油價累計上漲幅度超過70%。國際油價自去年4月底開始持續大幅上漲,其原因有目共睹。隨著以美國為首的大部分經濟體推出寬松財政和貨幣政策,尤其美國在去年3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措施后,今年再推1.9萬億美元,擾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水漲船高。更何況,1月27日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氣候日”簽署一批行政令,要求聯邦機構取消化石燃料補貼,購買清潔能源汽車和無碳污染的電力,暫停聯邦土地和水域新油氣租賃等。由于拜登要求聯邦機構消除化石燃料補貼、暫停聯邦土地和水域新油氣租賃等行政措施,導致未來美國油氣產量不會繼續提高,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際石油市場的供需結構。
3月4日,歐佩克會議決定,同意在4月份維持產量基本不變,理由是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的需求仍然脆弱。國際油價當即應聲上漲逾4%,觸及一年多來高點。美原油至63.83美元/桶,布蘭特原油至66.74美元/桶。而且此次歐佩克也不再擔心油價大漲后,美國頁巖油產量提高搶奪市場份額,因為拜登的新能源政策限制了頁巖油產量的提高。
歐佩克4月不增產決議出來后,高盛、摩根大通雙雙上調油價預期。高盛將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上調5美元/桶,預計二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為75美元/桶,三季度為80美元/桶。摩根大通將布倫特原油預期上調2~3美元/桶,預計2021年布油為67美元,2022年為74美元。對油價上漲,歐佩克國家喜聞樂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則是不慌不忙,30年美債收益率上漲至一年來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至1.545%。美聯儲去年底就曾表示,對通脹率超過2%的預定目標持寬容態度。但對中國經濟來說,逾七成的石油依賴進口,其價格波動有著大開大合的影響力。如果國際原油漲過70美元、甚至沖向100美元,那中國經濟的基本成本就會變得很高。類似2007年開始,國際大宗商品大幅漲價,油價漲到140多美元/桶的歷史高度,輸入性通脹助推2008年中國國內通脹率至6.8%,然后2007年到2008年10月之間推出各種宏觀調控政策,抑制過熱的經濟。
當世界緩步進入“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逐漸普及下有望出現共振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經濟增速2021年將恢復至5.2%,對石油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在油價震蕩向上的預期下,對美國長期國債利率走高有助推作用,對各國經濟和政策的影響也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