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甲醇價格持續低走至近十余年來新低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搜料網資訊:近年來海外新投產甲醇裝置較多,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海外需求大幅縮量。國外裝置更多將眼光投向中國市場,國際甲醇價格持續低走至近十余年來新低,進口利潤豐厚的吸引下,貿易商進口意愿強烈。

據海關數據統計,1-6月份國內進口甲醇數量597.7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8.60%。龐大的進口量,導致近兩年華東港口甲醇成為國內市場價格洼地,內地至港口之間的套利窗口不僅無法打開,甚至在某些時間段內港口的進口貨源可倒流入魯南等地。
8月份以來,港口甲醇表現明顯強于內地。一方面6-7月份歐美以及東南亞和中東等多套裝置集中停車,海外供應量縮減,且受臺風以及長江水位影響,部分港口卸港遲緩,本月華東港口庫存持續降低。另外一方面,期貨盤面給予支撐:MA2009 主力合約在8月17日已換月移倉至 MA2101 合約,而從月初開始,空頭平倉力度明顯,MA2009合約強勢上移。截止8月26日,江蘇甲醇價格較月初漲幅已達110元/噸左右。
與此同時,7月底8月初后,隨著國內甲醇裝置集中檢修的陸續結束,開工率也因此回升,供應端壓力再度凸顯。但受安全檢查以及雨季影響,傳統下游甲醛和二甲醚等開工維持在低位。尤其是多數下游普遍盈利欠佳甚至虧損銷售,用戶對原料的采購積極性不高。供需矛盾尖銳,導致甲醇工廠唯有降價銷售。即使成本面的壓力凸顯,但月內因運輸車輛少,運費不斷升高,為刺激出貨,上游廠家也不斷讓利余運費。月內陜、蒙部分甲醇企業出廠價格一度跌至1200元/噸,達到15年年底至今的最低水平。
據數據顯示,自7月下旬以來,隨著主產區價格不斷下探,和港口甲醇價格不斷走高,多數產銷區套利窗口打開,部分內地,例如河南和陜西關中與港口的套利空間也開啟,部分國產低價貨源流通至港口。但同時物流緊張,國產貨在港口價格雖有競爭力,但供應不穩總量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