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可挪動FGF3D打印機和第一個3D打印鋼橋的開幕。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建造室長24米,寬4米,高1.5米,工作人員在3D打印機內部工作;
●橋長15米,重達5,800千克;
●噴嘴直徑5mm,每小時擠出8kg塑料,精度0.1mm,一邊打印一邊夯實;
這個破紀錄的3D打印創舉,世界上最大的塑料3D打印塑料人行天橋正在中國發生。
最近出現了相當多的大型3D打印新聞,例如最大的可移動FGF3D打印機和第一個3D打印鋼橋的揭幕。2018年11月19日,南極熊獲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型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3D打印機,打印第一個塑料人行天橋。
Polymaker剛剛發布了上海建筑集團3D打印機生產過程中的一些鏡頭,這座3D打印的塑料人行天橋需要30天才能完成,因為它長15米,重達5,800千克。3D打印機由沈陽機械集團制造,擠出機系統由CoinRobotic制造,總投資約280萬美元。PolymakerIndustrial將提供用于打印的AS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這是一種具有良好的耐化學性,熱穩定性和韌性而的材料。為了確定最佳塑料,Polymaker3D在選擇AS100GF的整體強度和可印打印之前,先打印了5米版本的橋梁和幾種不同的化合物。
塑料含有12.5%重量的玻璃纖維,增加了強度,并且還減少了困擾大型3D打印的翹曲效果。大尺寸的3D打印與保溫和均勻加熱有關,這對于打印/打印機來說變得越來越棘手。在這種情況下,建造室長24米,寬4米,高1.5米(計劃擴建至3米高),對144立方米的建造室進行保溫,這是通過與龍門架一起移動的大型波紋帳篷實現的。將帳篷加熱至38°C,并在打印品頂部放置橡皮布以減緩冷卻過程,使聚合物鏈松弛而不會翹曲;橡皮布還可以保護打印品免受灰塵影響。是的,構建室非常大,技術人員在3D打印機內部工作,同時用于監視打印。
隨著打印尺寸的加大,每層的打印時間需要一個小時,這就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在擠出機開始打印下一層時,前一層已經顯著冷卻。材料的粘合性降低,橡皮布和玻璃纖維有助于減緩這種冷卻,但是他們在打印頭在這里做了很多工作,用四根600°C的熱風槍重新加熱打印層,氣槍確保在擠出機工作的地方總是很熱,以獲得最大的層粘附力。
這里通過一種在其他3D打印機上看不到的新方法來解決層間問題:夯實。噴嘴是圓形的,這意味著它們的擠出是圓形的,它們具有錐形頂部,這對于層粘合是不理想的。對于噴嘴尺寸為0.4mm的臺式3D打印機,錐度足夠小,幾乎不會注意到,但SGC3D打印機使用的噴嘴尺寸為5mm,因此塑料在擠壓后的夯實變大了層水平度和粘附力的差異。盡管打印機擁有龐大的尺寸以及每小時擠出高達8千克塑料的事實,但打印機精確到0.1毫米。
湖上的人行天橋是展示最大的3D打印塑料物體的絕佳方式,因為它既是日常的實際應用,又是一種互動,涉及人們觸摸甚至依賴3D打印物。許多人從未接觸到3D打印對象,他們仍然認為它是幻想的一部分和未來的技術,所以這樣的項目在公眾面對現實和3D打印的可能性方面做了很多好事。
來源:南極熊3D打印網

